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八千年中国文化何日“墙内开花,墙内香”
八千年中国文化何日“墙内开花,墙内香”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大河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13 13:55:01

     

资深记者 聂志义 摄影报道

           记得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著名的史学大师陈垣曾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同仁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没听说,民族文化不消亡,民族可以消亡的。我们要做的是,在这个关键时刻,保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把这个继承下去。这也是抗战!”

  可是,看看眼前,虽然我国以民间的、行业的、政府的各种形式在国内外大力宣传我们的文化、历史、文明,然而又有谁能够真正扑下身子去学习,去研究,去传承呢?尽管现在我们那不管是五千年也好,八千年也罢的国文化,正因国家的强盛和国力的增强而越发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喜爱,甚至是痴迷。如今,在地球村的各个角落,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在上演着中国文化热。对于国外的一些中国文化发烧友来说,中国远古、神秘和深厚的人类文明,具有无限神往和无法破解的魅力。

  随着早在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挂牌后,孔子学院这种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学,作为以推广汉语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作为中国政府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国家项目,在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孔子学院代表的中国儒家文化已经在全球各地遍地开花。总之,不管是前不久的山东曲阜孔庙的外国洋学生的朝圣,还是河南少林寺的国外洋弟子的拜祖,都说明我泱泱华夏大国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地球“村民”作为21世纪最时尚的文化所追捧和探秘,就连在刚刚过去的“世界杯”上,我们的《孙子兵法》和孔子的《道德经》也成了球队的教练和俱乐部的首脑充电用的法宝。

孩子认真读书的样子,看上去还真像那么回事。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数量已超过3000所,正在学习的学员就达3000万人,如今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的人占全球总人数的20%,预计到2010年学习中国文化的人将达到10亿人,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各种各样的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光大展示,更多的文化领域和更多的文化思想正在被国际社会所关注。然而,回过头来再看看在我们身边的一些古文化的现状,虽然在政府与国人的努力下已有包括刚刚“申遗”成功的安阳殷墟在内的三十三个文化遗产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可是却还有更多古文化遗产被遗弃,被人为的破坏。一些地方的个别政府官员保护意识薄弱,政绩投机思想严重是文化遗产遭到遗弃和破坏的主要原因,同时群众文化遗产意识概念不清和文化遗产知识普及不力是我国文化遗产之祸。

       君不见,标志着人类四千年穴居历史的活物证——陕县地坑院,正在当地政府“退宅还田”中遭到毁灭性破坏;君不见,郑国古城墙在当地政府的炒作下,只剩下残垣断壁;君不见,标志着世界第一村落文化起源的青台遗址正在角落里哭泣;君不见,开封古城墙正在当地官员的漠视下流失……这些被破坏和被冷落的文化遗产,只是众多被淡出人们视线文化遗产中的冰山一角。姑且不说这些众所周知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就连我们的文字和语言也在被无知的少年们在一味的追求他国的这风、那风和互联网的意识形态盲从下,被侵蚀、变异、抛弃。毫无疑问,目前我们的国粹精华正遭遇着国人前所未有冷漠,宛如我们国歌里唱的那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意识正到了最危难的时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