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老记”见证河南吃百元低保的百岁老人 “吕氏五彩皮影”末代掌门人——吕心哲
“老记”见证河南吃百元低保的百岁老人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6 9:08:05
   

“老记”见证河南吃百元低保的百岁老人

“吕氏五彩皮影”末代掌门人——吕心哲

 

《老记见证网》联合报道  资深记者  实习记者  张焕星  摄影报道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多以牲畜的牛、驴为主)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据了解: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战国,兴于汉朝,盛于宋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到了清代后期,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伤。

  最初知道长垣“吕氏皮影”是从一位媒体同行口中得知,并相约周末一起去探访这位“吕氏皮影”第七代传人99岁高龄的吕心哲老先生。

  说实话,刚去的时候并没有报多大希望,99岁的老人话能不能说得清都成问题,但是为了不遗漏这个传统手艺,还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老人所在的村子。

  赶的好不如赶巧,进村就碰见了一群围着三轮车买红薯的人们,经热心村人指认其中一位骑着电动车正在付钱给商贩的老人家就是我们想要寻找拜访的百岁老艺人吕心哲老爷子,着实令人惊叹!

  据吕老爷的夫人,今年97岁的吕老太太说,虽说,从身份证计算老爷子今年99岁,其实,在今年七月份就已经是过了百岁华诞。因为在她20岁嫁入吕家门的时候两家老人请阴阳先生批八字看命相时报出来的,不会错,也不敢错。

  吕心哲,1914年生,河南长垣县万里乡吕庄村人,自6岁起即跟随其父亲吕绍禄学习皮影,12岁就掌握了皮影戏的多种技巧及皮影制作。常年和师兄弟们随父亲跑江湖表演卖艺以换取口粮为生,这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都算是不错的营生了。因此,吕心哲得以娶得了小自己两岁的邻村一位貌美的少女张思荣为妻,两人恩爱一生。更幸福的是两人虽都是近百岁的高龄了,身体却并无大恙,偶尔吕老先生还会骑上儿孙们孝敬自己的电动小三轮带上自己的老伴出去溜溜弯儿,“愿携君之手,白头不相离”,这或许就是他们夫妻俩一生最好的写照了。

  解放后,吕心哲的父亲去世(享年69岁),恰逢国家成立了职业表演剧团,吕心哲以超绝的技艺被国家收编成为正式演员。后来到了文化大革命,吕心哲老人所在的剧团也被当成了破四旧的对象不复存在,更别提那“陈旧”的皮影戏表演了。而这个时候吕心哲也已经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自幼聪明又好学上进的吕心哲平时偷偷跟着别人学习到了修修补补的手艺也排上了用场,经常为十里八村的人家修锁、修手电筒等为自己一大家子人谋得了一条生路。

  跟吕心哲老先生聊起来,他说这辈子最放不下的就是“吕氏五彩皮影”。其实“吕氏五彩皮影”最初并不是彩色的,是历经三百余年的文化洗礼和几代传人的创新和发展,才由最初期的普通“吕氏皮影”逐渐发展为现在的五彩皮影。

   “吕氏皮影”始创于明末清初年间,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吕氏皮影”讲究“气、韵、味、趣”。气正而不邪、韵高而不低、味厚而不薄,趣雅而不俗,其主要作品有:西游记系列、封神演义系列、民间故事等。

  吕氏皮影的制作器具也繁杂多样:大中小刻刀一套;阴阳刀一套;大、小剪刀一套;大镊子、小镊子一套;裁板一个;雕刻刀一把;大、小描毛线笔一套;针线及涂彩工具;所用到的乐器更是各式各样有大弦、二弦、三弦、大笛、大号鼓、大锣、二锣、小钗、大梆。

  迄今为止,吕氏皮影作品已有100余种、300多套,不论是雕刻人物、植物、树木、虫鸟件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然而目前,“吕氏五彩皮影”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因制作技艺工序繁杂,制作一套完整作品需耗时半年,且经济效益低,已经没多少人愿意学习该项技艺,自己的四个儿子也只有老大和老四学到了一点皮毛,实际上该项技艺已频临人亡艺绝的境地。这也是最令老人心痛的。

  更让他难受的是,前些年一个本家堂弟拜他为师学艺之后便另立香火而且取而代之,这也使得自己的几个儿孙们愤愤不平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本来么,传承民族文化匹夫有责,你自己不珍惜还怪别人传递吗?老人家一肚子的皮影戏内容都是祖传的老方式口书传授,既没有录音、影像又没有戏词、曲谱记录,一旦老人家驾鹤西游走了,那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损失呀。

   老人家的身体看上去虽还算不错,可是,毕竟是百十岁的人了,加上居住环境、饮食条件和医药等问题明显感到了“老人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作为现在全国几乎是唯一的百岁仍在表演的末代“吕氏五彩皮影”掌门人,虽然,也得到了很多荣誉证书和政府颁发的各种各样的牌牌匾匾,可是,面对老两口加起来近二百岁的年龄一个月只有老爷子的一百块钱低保救济来养活也真属于是世间罕见的奇闻了。

   据吕老爷子的长子,今年63岁的吕子放说,因为父亲原是剧团正式职工,并非农业户口,所以,现在只有每月一百块钱的低保救济金,老母亲则什么都没有,也就是说两位年龄相加197岁每月共享百元大钞,每人平均50元。现在老两口的一切生活都是由几个孩子们负担着。

   在采访中,吕家的长子和小儿子也不断的请求记者,为他们讨回本属于他们的正宗“吕氏五彩皮影”传人的身份。记者也在采访结束时再三叮嘱、建议他们马上着手开始对吕老爷子一生所学的皮影戏剧的制作、表演技艺、唱词、曲谱等进行抢救式的记录学习,避免民族文化瑰宝的断代失传,也让吕老爷子在古稀之年轻松一些多多努力传承。

  记者手记:此次,长垣之行从早6点起床到晚11点返郑,由开始的百般猜想到亲眼看到的神奇和不敢想象直至最后的感慨千万,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落差,它让记者看到了罕见的民族文化古稀艺人的乐观、自足和忧虑,看到了他们生存在一个几乎是百年不变的生活环境。看到了那些令他们和我们都神醉的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看到了中国民族劣根中那股自己子孙看不起祖上传承的文化之世俗。也看到了百岁老人几乎是在急促喘息中熟练演绎着祖传皮影记忆时眼里闪现出来的忘记一切的喜悦、兴奋的神彩,或许在那一刻,他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忘掉老两口一百块钱的低保还能吃多久?

  真心希望,老人家的国粹家宝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真心希望,二老的生活条件能得到民政部门的孝道更好一些;更真心希望,老人家的后人们能意识到这祖传的宝贝能不以金钱去衡量,能以责任去担当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最后真心希望,当记者下次再去的时候,一切都会变的好起来。

 


黎明时分,周末的天色很给面子,心情自然很不错了。



我们正在长大的小记者更职业了,不用叫就自己起床开始洗漱了。

 

到了目的地,没有人接待只好顺着村子边走边打听了。看到这般景色很是安逸休闲。


 



看到一个卖红薯的商贩便停车打听演“皮影”的99岁老爷子家在哪里?

 

帅哥遥指卖红薯的老人,他就是你们要找的本村名人。



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了这个传奇人物。



看着老人带路的背影,记者想起了自己78岁患血栓后遗症的老父亲,唉!没法比呀。



没想到四世同堂的百岁老人却居住在这个破院落里面。


 

谁能相信,这就是传承了近400年的“吕氏皮影”掌门人的府邸。



老爷子一辈子江湖生涯养成了很讲究的礼节,自己不抽烟见客就让烟,

虽说,随行的媒体同行再三说不会抽烟,但是面对如此热情和耳背的老人也只好收下了。



老人家一听是记者来了,便拉着记者的手说邻居盖房子侵犯了他的利益。



掌门人的宅院见识过了,那么室内是否会是另外一番金碧辉煌的景象呢?



记者第一感觉就是四个字:家徒四壁。



我们很有理由的相信吕老爷子家里绝不会有几千万赃款。



这个安榻卧室还不如寻常百姓人家的柴房。



我很相信老爷子和老太太仍然保持着我党几十年如一日,

的艰苦朴素无产主义光荣传统。



唯一略显高档的一个家具也貌似“冰箱”和储物间。



老人家经历过的岁月沧桑。



一个可以让你穿越历史的闻琴起舞的年轮。



这些不是那个美术大师匠人的大作,都是这些皮影艺人自己创作的绝活,

皮影艺人的手艺可不仅仅是耍耍、唱唱那么简单。

 

这里面很多的皮影都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这个虎,可并非是“周正龙”的华南虎。




估计,这是这个掌门人家中最值钱的物件了。




老爷子的身份证是真的,但是显示的年龄肯定是错误的。

我想这肯定不是老爷子想故意瞒报吧。



这个牌牌可是很有价值的呀。



看看这就是吕老爷子年轻的职务——工会主席,好歹也算是做过公家人的经历。



那时候“吕家班”皮影都已经注册了。

老人家开始把他的老伙计都请出来了。




看看,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这些老玩意是怎么组装的,

肯定我们这些人没一个能做好。


 

  原来小锣是要这样放置在绳网上才会产生更清脆的声音呀。



一个最民族,最古老的架子鼓组合。



皮影戏剧的打击乐开始了。




这个堂木可是在皮影乃至各个剧种里都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老爷子在教小记者唱简单的励志篇皮影小段《光阴》。



虽然没有真正学精掌握祖上传下来的绝活,老四虽为家里兄弟几个最小的

“老兄弟”,也算是家里唯一专门把皮影做职业的传人了。



这些也算是老四为家族艺术传承所做下的贡献成绩吧。



沉积已久很多的琴弦都不得不重新“上岗”了,

连琴弦都不得不重新调音。



当大琴二琴在打击乐的衬托下,时而委婉呢哝,

时而气势磅礴,在耳畔在眼前激荡着在场每个人的心肺,

世上的那些天籁之音都显得很是娇做。


室内,一直卧床的老太太和我们的小女生交谈了起来,老太太说,虽然自己的眼睛看不见了,但是耳朵可比老头子好使多了,本来原来也是经常坐着老头子的“宝马”三轮经常出双入对,可是自从前一段老头子一不留神“宝驴”耍性子出了个车祸,不但把老头子的肋骨摔断了几根,还把老太太摔得再也不敢下床了。



说起抽烟,老太太说自己没出阁的时候在娘家就会,

后来就一直没断过,一般不抽好烟,现在一般四天一包烟。



一“见”到小记者老太太就很是喜欢,

拉着手真的就像见到了娘家人一样,嘘寒问暖。

 

吕老爷子家的长子老大曾经当过兵,回乡后由于非常受到乡亲们信任被选为村干部,

对于自家祖传的这门手艺有些力不从心。但是,一直很想辞职把祖传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



老四家的,来给老两口送饭来了,由于上了岁数,

现在他们的饮食都是有儿孙们做好了送来。



两位老人家牙口不好,肠胃消化也不好,所以,做的饭菜也很有讲究。



一般老两口一顿就各吃一碗就够了。




两口子吃饭时除了吃饭的声音外就是

时而吕老爷子传出的一阵阵揪心的咳嗽声。



刚吃完饭,老爷子就又骑着他的宝驴出去召集晚上演出的人了,

现在很久不演皮影了找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爷俩再分头联系着皮影戏的各个角色。



一切演出所需要的硬件基本准备就绪。

 

 


小记者很好奇的跟着吕家老大学着

拿起了这些很古老的民族文化。



受偶像的影响,很崇拜小记者的吕家老四的儿子

看到小记者很喜欢皮影,也觉得自己祖传的玩意的确有些意思。



大伯也很高兴的教给侄子皮影的技艺。



天色差不多了,吕老爷子的小棰开锣了。



一声压抑沉默已久的心声似唱似吼又似泣。

苍劲有力,浑厚错落的音律淹没了中国好声音。



估计,除了配唱的艺人外全班人们的各个角色都到位了。



老爷子连伴奏带演唱还外加指挥全活呀。



吕老大第一个上场表演。



由于,农村的世俗和媚俗,很多村民都在村广场上跳流行的广场舞,

所以,虽然皮影的开场乐响了很久,来的人还是没几个。



第一批上场的是《西游记》

老大在卖力的打杀着。



耍皮影也是个力气活,一会功夫老四就不得不替上场来。



师徒和声起高潮,声声升华月空回荡夜空。




女徒弟的唱功很是见功底,比那里流行歌星扎实多了。

 


 



这个唱曲很是特别,一会滴入山谷,一会直逼皓月,

低的似“包公”,高度超“阿宝”。



皮影的技法很是讲究,不但是有霹雳惊雷的昏天黑地的战斗,

还要有细腻的情绪思想的润笔,比如说,在描述青旦的心理时刻

更是戏曲和应是无法替代的神来之笔。




此刻,吕老太太的床前也来了位昔日说私密悄悄话的妹子,

两个白发老人此时的自我感觉依然是昔日农家村姑状态。


 


老吕边打家伙什,边品味着女弟子的唱功,边回味着那久远的皮影年代。



到了最能体验皮影无法替代的绝活时刻,老大傻眼了。


这一刻,记者第一次看到吕老爷子挠头的时候的满头银发,

或许是真的感到挠头的危机了吧,绝活还要自己亲自上手了。


两个人耍一个动物时就是表现两个人配合默契的时候了。

这有点像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耍狮子。



这猴子也是很久没出来“运动”了,这老胳膊老腿的也有点不太灵便了。

呵呵,别说,看着这样子不难能想到如果在几十年前

此刻肯定会引来观众心中孩子们一片笑声。



没想到,老爷子这一上手就停不下来了。




看看这龙虎斗的动作幅度。




再看看老人家的眼睛,用神采飞扬一点不为过。




那手法一下子就让在场的记者和观众傻眼了,

这哪是一个百岁老人呀,就连长子吕子放都自叹不如了。


老人嘴里还不停的喊道:“打、打、打。”



总是听说过有龙虎斗这个说法,但是从来没看到过。



伴随着打击乐,锣鼓催战旗之后,忽的一下又转为了琴瑟琵琶唤佳人的小鸟依人,

那腰肢的婀娜,甩手的抛袖,岂是能由舞台花旦所能及的呀?!


 




能从静、动、急、缓、高、低的唱声中,

真正听懂吕老爷子的也只有这位在烟雾中的瞎老太太了。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