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形将消失   老记大漠行   图说天下   社会关注   文化焦点  媒体联播   校园记者
老记简介
    寒心,原名聂志义,原任《文化时报》资深记者。

    现任老记见证网、 一点资讯、网易新闻等自媒体平台的《老记见证》联合报道总策划、资深记者, 也是2006发现河南形象大使,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讲师、社会学者。十多年的记者生涯,寒心发现河南的很多文化遗迹和民俗文化正在被现代的人们逐渐淡忘,寒心很心寒,那些或美丽、或神秘、或怀古的文化不能就这样沉没!寒心决定将用毕生精力为之而奋斗,以尽匹夫之责!


热线:13014500123
微信:hx13014500123
(注明老记见证网)

举手发言
最新报道
 老记大漠行摄影系列报道《感悟大
最新策划
 “庆红旗90年,暑假自驾草原行”
 老记见证——大漠父子暑假大漠行
 《旅游学摄影》走进陕县地坑院
 老记大漠行系列摄影报道《感悟大
 “见证河南文化”报告会6月9日将
 蒙古族婚礼介绍
 永恒地久,2009!——火红的七月
 
 
见证卢氏熊耳大山里的“原始部落”(二)
作者:聂志义 文章来源:老记见证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5/5 8:07:28

 

 

这里是中国版图上最自给自足的地方,这里也是最缺乏关爱的地方。在这里盖房不要金钱,山里的石头做地基,山上的木头做檩子椽子和大梁,自己脱得土坯和打夯就是最好的墙壁,自己烧制的小蓝瓦能遮挡风雨。

这里吃饭不需要付费,自己开荒打粮,自己石磨粉碎,自己上山采野果山菜。就连吃药也都是纯天然无公害的草药。这里很穷可是活很大的岁数。

这里没有孩子、没有年轻人更没有“劳动者”这里只年迈的老人。 

这里没有路,这里没有车,所以这里没有进来,这里仿佛成为了传说中现存的“甲子墓”

 

 

见证卢氏熊耳大山里的“原始部落”(二)

 

老记见证网 资深记者 聂志义 记者 张焕星 聂安邦(14岁)摄影报道

    

距离省会约300多公里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一直以来就是中原地区较有盛名的国家级贫困县,在其大山深处的横涧乡马庄村更是穷乡僻壤,句老百姓自嘲的话说,“这里是穷的兔子不拉屎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如果不外出打工讨些活路就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收入,因为身处大山深处全村近千口子人,几乎没有什么土地可耕种,只能采些药材或者上山放羊勉强糊口,连基本的吃药钱都没有着落。

这里别说带上网和接电视信号,就是手机也是“移动移动总在移动,联通联通联而不通”几乎都不能接收信号,这里的百姓住的房屋除了临街或者家人有在外工作的能有钱盖上比较现代的砖瓦建筑外,很多人家的房屋还都是几十年前甚至还有上百年土坯小瓦的原始建筑,虽然近几年在国家、政府的救济下基本上都有水泥路不断地进驻到大部分村组边缘地带,可是,仍然会有很多百姓在封闭的大山角落苟延活命。

在一个乌云翻滚阴雨连绵的日子,在2015年的这个“五一”国际劳动节,记者一行随同好友走进了这个记者有史以来见到过的最原生态的大山人家,与其叫他们村民莫不如叫他们山民更为恰当。

虽然,几天的采访拍摄都是在踏着泥泞翻山越岭中进行。虽然在记者的近代记忆中走了最多的荆棘穷途。可是看到了那些老人的生活和生存环境,记者很是感慨万千不知酸甜为何物,大脑中只有一个字“值”,也只有一个想法:为他们做点什么。

记得临走时,村干部老谢拉着记者的手央求道:“老记”帮帮我们山里的乡亲们吧,我们不要钱救济不要粮食吃,我们就请城里人来看看我们别忘了我们,我们想请他们把我们这里当成他们的穷家。这里的空气好,这里的水不需要过滤这里的野菜能治病,这里的庄户能避暑,请他们带上孩子来做客吧我们做好没有杂陈的山里饭菜等着他们。

匆匆几天未能更多的发现他们的生活常态是记者感到很是遗憾,为的是先让大家先睹为快,请大家看过之后也能像记者一样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在随后的日子里记者会经常住在哪里体会、发现找寻我们现代人不曾看到过,也未想到过的精彩、震撼、揪心的生活画面,你如果也想跟我一起前往的话,请准备好吧。上片了!


在这里见到了老死的树干。

 

 



这个树皮可不是被动物啃食成这样的,都是被人们现代文明,红酒文化和见利忘义的村民活剥卖钱去了。

 

 


这些树皮是红酒瓶塞的绝佳材料,

所以不法商人边勾结见钱眼开的山民活生生

把树皮扒下来挣钱去了,大叔也自然就死亡了。

 

 



这里几乎找不到人类生存的遗迹。

 

 


要不是在山老师的带领下,

大家真的找不到继续探寻的道路。

 

 



终于见到了一个世纪前的影子。

 

 



单老师很感慨地说:原来这里就是山里猎户和村民最聚集的山村,后来因为道路和饮水等问题,有条件的都搬走了,去年他来的时候这里只剩下四户年近古稀的老人家在此居住了,他们几乎成年也都走出没出过这大山一步。

 

 



山里唯一水源也都是靠着下雨才有的溪水。

 

 



本来想到这个一辈子独身老去的老人家了解一些他们生活的更多信息,可是,这里如今却成了满目疮痍。

 

 



依稀似乎还能感觉到昔日这里说笑的声音。

 

 



唯一的生命继续讲述着这里的大山故事。

 

 



岁月为老屋布满了尘埃。

 


时光造就着大自然的无情。

 

 



失落的心不止我们一行。

 

 



这个留下回忆的“书者”难道不也是一个失联哀怨么?

 

 


 

单老师很难过的搜寻着昔日老者扔弃的文化遗迹。

 

 



好友建功与单老师分析着捡来的物件用途。





还有最后两位老人致我们此次探寻最后的希望了。

 

 



看到地头被检出来杂物证明,这里依然还是劳作的继续。

 

 



山坡的木耳养殖的架子还在。

 

 



这就是他们土制的小桥。

 

 



这个“护城河”即是为了阻挡野兽侵入的屏障

也是避免山洪的疏导工程,不能不说,

这户人家的智慧是我们不能考量的。

 

 



看着房子完好的程度,感觉到仍是有人居住的状态。

 

 



看到了石磨上面残留的白色粉状物体可以推断

他们现在还在沿袭着原始的粮食加工方式在生活。

 

 



这房山是用土夯作业制成。

 

 



这房屋正面的墙体是用脱成的土坯砌成的。

 

 



这是很早使用的鸡窝,也是很多农家常用的楼式建筑。

 

 



看看这梯田式的台阶建筑,就能看得出来,

这户人家是个很勤劳很讲究的智者。

 

 



这里的土地被侍弄过,但是却没有种上农作物,

很是让人疑惑。

 

 



屋前房廊堆放着柴火边上的这个貌似凳子或桌子的物件又会是什么家具呢?又是干啥用的呢?

 

 



这里居住的老人家大半是对老夫妇。

 

 



屋前土地上种的土豆长势良好。

 

 



这一片少说也有几十亩的开荒地。

 



这的水利工程从山上引导着边浇地,边一层一层的一点都不浪费走到了护城河里继续向下一户人家流去。

 

 



这个小屋看上去也应该属做工很不错的手艺活。

 

 



里面还存储着很多农用工具和谷种等物。

 

 



这个房屋在这个“原始部落”中也属于土豪级别了。

 

 



我们的女记者今天的问题特别的多,还都是

你不得不回答的内容,比如此时她的问题是,

老人家走在这上面会不会有危险。

 

 



人老了的样子我们见过很多,

树木老后的样子会不会是这样子?

 

 



有人说,这就是人老的时候也

需要依靠在老伴身上的样子。

 

 



给单老师拍照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的沮丧和无奈。

 

 




为了感谢他们陪同我们此次探寻之旅,特此合影吧。

 


 

有点战场狙击手的样子。

 


 

下山的归途中,记者有点吃不消了,

很多装备都由儿子代劳了,我突然感觉到,是不是老了?

 

 



紧急情况,不是有熊出没,而是有狗出来,还不少呢。

 

 



这些狗看起来很有培训素养,估计是寻找猎物的猎犬。

 



他们在搜索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角落,工作很认真。

 

 



连记者的采访车也不放过。

 

 



由于记者也很有养狗的绝活,

一个小小的伎俩就让他们内讧了起来。

 



在我觉得拍摄到了精彩画面之后,我便由它们去了。突觉得不合适,毕竟还有个人在里面呢,所以还是用“他们”吧。

 




终于见到了现代的玩意,才感觉穿越回到了世俗中来。

 

 

 

浑身酸疼开着车却又感觉很是舒适。

 

 



路上车里人对这样的乡亲很是好奇,我告诉他们在大山或者贫瘠的地方,这类人士会有很多。大都是近亲遗传的表现。

 

 



出山口的时候,看到了很奇妙很科普的地质变化证物,可惜他们正在被“我们这些现代坏人”破坏着。

 

 



这个就是黑心商家。

 



有了楼房就有了垃圾和污染,这山上清纯的河水,

就像走进都市的少女注定会被糟蹋了。

 

 



看到了一个污染源。

 



 

回程的感觉很复杂,就像看完了一部好电影

不想有结束的感觉一样,我的朋友们,

当你看到这里时会不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呢?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后台管理
    Copyright © 2007 老记见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4273号 豫公网安备41010402002054号 24小时值班电话:13014500123
    本站文字和图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镜像